我国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初探

[日期:2015-06-23 10:33:34]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作者:徐文,李建业,李慧鹏,赵红英

(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改革不断深入,原有的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机制己经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要,因而应当有一个专业化组织来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工作机构便是应时而生。在我国,社会工作机构建立和运行还刚刚起步,且政府和民间两种运行模式并存,而这两种模式又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针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究,希望能为以后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0270-03

收稿日期:2015- O1- 06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日关于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201410221013)

作者简介:徐文1962一,男,黑龙江杜蒙人,副教授,从事法学、社会工作教学与研究;李建业1989-),男,山东邪城人,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学习与研究;李慧鹏1993,男,山西晋中人,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学习与研究;赵红戴1993,女,山东东阿人,学生,从事社会工作学习与研究。

社会工作源于西方,是伴随工业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帮助政府对社会群体进行管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困难,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此后社会工作于20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期间又因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使其中断近三十年,直至1987年后专业社会工作及教育开始逐步恢复。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令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研究中国模式并效仿,但是在中国的变革过程之中,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不断凸显,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方法被摆上了台面,发展势头迅猛〕

一、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原有的问题解决机制俨然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变化,在对原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与发展的同时,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具体表现为:其一,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是要改变原来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状态,确立强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扩大社会自我服务的功能,政府不再包揽一切。因此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剥离出来福利服务,就需要更多的专业社工队伍,来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实现社会福利建设其二,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这就导致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难以用传统方法解决,而这些问题都关乎社会和谐。社会工作就是通过提供支持性、发展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服务,以及社会公益服务和倡导社会关爱,主动协调有问题的人际关系和群体间的关系,在社会和谐建设中作出积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其三,中国家庭结构和职能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伴随中国工业化的深入,核心家庭己成为普遍的家庭模式,这种家庭结构越来难以担负养老扶幼的社会责任,因此这部分责任就落到社会化的福利事业和服务项目上,越来越呼唤专业社会工作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国当前社会工作机构主要运行模式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工作机构的数量与规模都有很大的提升。从当前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行实际来看,我国的社工机构主要形成了政府运作和民间运作两种模式。

(一)政府运作模式

政府运作模式就是指在政府的直接推动下建立的社会工作机构,并由政府进行指导和管理。比较典型代表如以开展社会工作岗位培训为主的、大陆第一所以社会工作命名的专业培训机构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郑州绿城社工服务站以及长珠三角洲一带部分社会工作机构。这类机构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运行中也逐渐显露出一些明显不足。

一是机构缺乏足够的自主性、独立性。机构主要是政府自上而下运作而成,行政色彩较强,使得此模式下民间参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机构员工的请聘、服务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等多个方面政府主导.使机构呈现一种机关化趋势。同时,此类社工机构的管理分散在政府社会管理的多个部门,例如在上海市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中,负责全市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的职业社会工作处隶属于上海市民政局,而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附属于政府部门,这就导致职业培训社会工作处缺乏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推进社会工作的权威,社会工作协会由于自主性、独立性不足使其主要功能停留在单一的社会工作培训,制约了其在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中整体促进功能的发挥。

二是机构服务半专业化。主要在于机构形成中政府主导,行政色彩较为浓厚,使得聘请的服务成员良莽不齐,而且存在社工+义工”的人员结构,义工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与专业的人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科学的助人方法,因此,这种服务运行模式降低了机构服务的质量与效果。   

三是缺乏足够的社会公信力。公信力,是用诚实守信积聚起来而放射出的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对于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需要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运作,而公信力就是维系社工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社工机构的公信力不足表现在机构的筹资过程中的民众的担心与不信任、工作过程中的民众的敌意与不配合、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阻碍社工机构的正常的服务展开。

(二)民间运作模式

民间运作模式是指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资金来源、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等管理运行具有不同于其他的一种运作模式。这里所说的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主要指依照法律程序成立、运行的专业性助人性质的社会化机构,包括民办非企业性机构、基金会项目性机构、社会团体性机构等。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作为我国的一种新生事物,近几年发展迅速,范围几乎涵盖了大陆各省区,主要以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宗旨。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运行发展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由于现阶段政府主管机关缺乏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面对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现在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数量及质量上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在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仍处在初期阶段,仅在少数地区对民办社工机构给于明确的政策支持,使现有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多数集中于沪、广、深等发展前沿地区。同时,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和现行社会团体管理混乱导致许多民间机构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成立,从而限制地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二是行业外部监管不足,行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国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到业务主管部门和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双重管理。外部监管是主管机构对于机构的实际工作运行效果的评估。但现实是业务主管部门不参与社工机构的工作,仅是形式上的代表意义,再有,就是民间组织管理局存在只看重审批、忽视监管的现象,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在成立后多数相应部门除年检外没有跟进管理制度。对于行业内部管理则存在:机构缺乏科学的组织决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事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结构不够清晰,而且组织管理人治之风浓厚,使得机构理事会形同虚设;机构管理人员缺乏非营利组织管理经验,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运营多站在商业立场之上,忽视了机构的特殊性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目前民间社会工作机构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指政府根据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需求,将这种需求的社会服务交由具有承担能力的社工机构或其他组织提供服务,双方签订合同,并向其支付项目资金。我国政府的购买服务类型有多种形式,包括形式性购买、非竞争性购买、竞争性购买、政府补贴等,并根据社会工作机构所在地不同实地情况而作出不同选择;另一种是政府财政资助。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可靠经费来源是其有效运转的必要条件,只有可靠的资金支持才能及时地制定全面的计划,推进服务项目的全面开展。但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政府财力支持成了其运作的命脉,并且很难形成稳定的资金供应,常会出现资金链条断裂,使得项目难以开展和机构的发展扩大。

四是社会工作机构间的合作与技术交流困难。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作性质的非营利性,应加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机构间的交流,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缺乏一种成熟的机构运行模式和服务模式。因此应加强与同行机构的交流学习,吸取机构发展中的宝贵经验,探索一种更加适合本土社会工作机构健康发展的模式。

三、中国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探索

寻找一种适合国情的本土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在我国并不易,一方面,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改革不断深化使未来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中也同样会遇到新问题和新挑战。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到,随我国的社会问题不断复杂化,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为一种新组织机构,在社会治理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形成一种高效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是定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在中国不断改革深化的浪潮之中,政府正面临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社会工作机构作为这种转变之下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补充,不仅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政府的各方面支持,高质高效完成政府所需的项目,更要保持机构的独立性,加强自身建设,逐渐摆脱对政府的单方面的依赖。

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社工机构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打破现有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状况,将眼界放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寻求项目,拓展机构的筹资渠道,敢于引进社会资金,或与企事业单开展合作项目寻求出路或接受捐助等多种方式,希冀在未来模式探索中资金不再成为机构发展的限制。

三是鼓励和发展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不论是从西方经验来看,还是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大趋势,国内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是远不足以满足国内庞大人口的需求,真正实现民间社工机构的大发展,需要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引导,并对现有机构的执业水平、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进行合理规范,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民间社工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争取培育出一大批大规模、专业化、高水平的综合性的民间专业服务组织。

四是加强和完善服务评估机制,建立合理循环机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评估机制是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工作评估机制的制定既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又要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评估标准。使其兼顾社会工作机构服务项目开展的有效性和其本身的权益需求。

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行模式的社会本土化探索不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的社会工作者应认清当前国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将自己的职业理想融入到社会的大趋势、大改变之中,肩负起社会工作机构运行模式中国本土化探索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丽.社会工作机构运作的问题及反思—给予广东省黄圃镇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的考察「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张利萍.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挨饿”困局及其蝶变”对策研究—以济南民间社会工作机构为例[[J].社团管理研究,2012.

[4]李太斌.上海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与探索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5]闻英.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分析及发展路径[[J].社会工作,2009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