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颜:社工在社区培育居民核心义工模式探讨

[日期:2016-02-25 10:14:21]   来源:坪山社工网  作者:admin   阅读:[字体: ]

一、活动背景

 

“齐来动手迎端午”是西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自助自费的包粽子活动义工福利活动,此次活动共有7 名居民义工参加,其中阿红、阿康、阿明、阿群在2014 年10 月参加中心的跳舞学堂,阿崔、阿丽、阿萍分别2014 年5 月、2014 年9 月、2015 年7 月参加了3 期的瑜伽学堂是家综活动的忠实粉丝。

 

学堂是西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的其中一项服务,主要是让居民通过参与免费的兴趣类中心活动,目的是吸引居民了解中心的服务,达到扩大居民自身社交圈子效果。

 

二、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居民过来参加中心开展的学堂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想了解我们中心,有的是觉得学堂内容有趣,有的是朋友介绍来一起玩,有的是因为学堂是免费……为了满足居民不同的需求,本人希望通过学堂,营造一种积极的环境氛围,促使居民意识到学堂不但可以学习到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还可以认识到很多社区里面志趣相投的朋友。希望中心工作人员创造的热情洋溢氛围,能使居民从学堂里获得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

 

(二)优势视角理论。

 

社工助理认为参与学堂的居民是一种资源,也是社区活动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为参加社区活动的居民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潜能,通过学堂的发掘、鼓励和拓展,能使居民更好的发展自身的才能,通过培育更好地回馈社群。

 

三)社会支持网络。

 

居民义工是社区里重要的支持网络之一,俗语有说远水不能救近火,邻里互助是有效化解社会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工助理利用义工福利活动等方法,促进居民义工之间的交流,并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事情,培养居民义工的团体意识,增强居民义工对义工队伍的归属感。在义工福利活动里本人通过协助和传递正向信息的方式,使居民义工更深入的了解义工的使命,因为通过长期培育发展而来深入了解义工精神的义工队伍才能为社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发展策略

 

(一)利用学堂的吸引力,发掘更多的居民义工。

(二)增添不同类型的义工岗位,培育专才义工建立多元化的义工体系。

(三)完善、健全义工制度,以达到培育长效发展。

(四)培养居民义工对中心和团队的归属感,以便其更好给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活动目标

 

(一)激发居民义工的潜能,促进其自身发展。

(二)升华居民义工的助人精神,使她们从协助社工做社区服务转变为主动为社区服务。

 

五、活动过程

 

(一)发掘居民义工的原因。

 

在2013年12月是本人在中心社区部开始开展不同兴趣类的学堂,因学堂以免费的形式开展,所以热门(如:教跳舞、教瑜伽、教手机等)的学堂通常都被报满,有的居民期望每次学堂都可以参与、有的希望自己可以报多几个班。但资源是有限的,中心场地和义工导师不能同时满足居民的所有需求,虽然本人曾建议居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学堂以尽量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这并不是标本兼治的方法。而且大部分专才义工不是本社区的居民,所以每隔一个时间段会出现流失的情况,因此长期固定的专才义工的需求迫在眉睫。为了中心活动的长效正常发展,本人希望能在本社区居民中培育起一批专才义工,以满足中心学堂开展的需求。

 

(二)开始发掘松散型义工队。

 

根据优势视角理论相信每位居民都是有潜能的,因此需要社工助理去发现、寻求和探索居民的优势,发掘他们的潜能。所以在2014 年4 月开展了一个以招募义工为目的的跳舞学堂,刚开始只有8 位居民参与,中途有新的居民加入和参与的居民退出。这个学堂培育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支由15人组成,并由成员命名为“愉乐舞蹈队”的义工队伍,做过四次跳舞表演的义工服务。其中还有两位义工经培育成为专才义工,在2015 年3 月成为本中心其中一个学堂的导师,并把自身学习的成果与居民分享。经过长期的观察,本人认为参加中心瑜伽班学堂的居民同样具备义工的潜能,虽然瑜伽班的成果比较难以展示但并不是不能加入义工元素。有见及此,在2014 年12 月开始我在以往的常规瑜伽班学堂活动中尝试加入以自愿形式的义工体验的环节,促进居民对什么是义工、如何做义工等有初步认识。那次学堂共有11 位学员,其中有8 位学员愿意参与中心开展的义工探访活动体验。至今这8 位居民依然坚持参与探访活动,由于这队伍是以探访和协助社工为主,因此队伍命名为“乐助义工队”,成员从刚开始的8 位发展到现在的18 位。

 

从数据上观看,两支义工队伍都会出现义工增添与流失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统筹资源,社工助理将会两支以各自学堂活动建立起来的松散型义工队,尝试结合一起维系,增强居民义工对中心的向心力。

 

(三)把松散型队变为一支融合型的大队伍。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人类的生存需要与人共同合作,以及信赖他人协助,因此本人在 2015 年 5 份通过创建“社区义工大队伍”微信群把两支队融合成一支大队伍进行维系。本群主要是以维系义工的方向发展,在特定的节日里,本人会牵头组织一些活动,让有潜能的义工可以通过活动达致自我实现。为了让居民义工不局限于眼前的义工服务,本人还会把不同类型的义工服务岗位,提供给大家自决参与。经过义工队伍的融合,不但增强居民义工之间对团队的凝聚感,还促进有不同才能的居民义工们交流和思想碰撞,利于居民义工的进一步培育。 

 

(四)由融合型的队伍里发掘核心型义工。 

 

在2015 年6 月里针对“社区部义工大队伍”,开展了一场“齐来动手迎端午”自助自费的义工福利活动。在对居民义工的潜能有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通过在微信群里发布活动信息,说明活动形式,并鼓励义工踊跃参与。最终有7 位居民义工决定参与此次活动,根据活动理论,本人先为这6 位成员创造“6 月17 日齐来动手迎端午”的微信群(因有1 位成员因不会使用微信,所以就安排当天协助)。本人在此次活动的角色是协助者和观察着,建立微 信群主要是让成员们更好得交流,做好活动前期的工作准备,不论是时间安排或者购买物资的分工准备,都是由成员互相交流出来的成果。活动当天,7 位成员准时到场,体现到成员对本次活动的投入。在开始包粽子活动前,本人先让大家从微信名互相介绍认识,给大家派发活动流程表并说明让成员们更清晰本次活动的流程,让曾经包过粽子的成员分享心得经验,并让其她成员学习模仿。经过1.5 小时大家已经包好了26 只咸肉粽和18 只西米粽包好,跟着把粽子放进压力煲里煮,在等候粽熟期间,本人与成员玩一个有奖问答游戏,普及大家对端午节来历的知识,并鼓励成员分享在端午节的一些趣事。粽子煮熟后先大家打开1-2 只粽子让成员品尝成果,最后大家一起总结本次收获与经验,并把大家购买的材料费用分摊,和收拾场地结束本次活动。还有成员主动提出做粽子的成本不高,可以把成果在以后的探访活动中给探访对象品尝。

 

根据活动理论由外化到内化,让成员们意识到因大家的努力,才能达到原先设定好的目标。因此本次的活动总结分享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人先鼓励大家为自己鼓掌感谢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通过与成员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让成员意识完成每件事情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靠大家沟通合作的成果,再次肯定大家付出的努力。当天晚上6 位成员在微信群里,互相交流喜悦和上存活动照片,她们还把自己的活动照发到社区义工大队伍的群分享喜悦。本次活动开展效果还是挺不错,这7 位成员不但喜欢还期望可以继续开展,成员连活动内容都自己想好,体现到这7 位居民义工从被动接受中心安排,开始蜕变成为一名具有义工素质和精神,主动寻求助人途径的核心型义工。

 

六、活动评估 

 

(一)活动目标达成情况:

 

成员对于目标的达成给了较高的分值,7 位成员反映参与本次活动很开心,认识到朋友、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为成员提供一个才艺分享的平台。本次活动主要是由成员沟通包粽的材料到各自分配工作,本人通过观察和协调,让活动更好得进行,并达致助人自助的效果。 

 

(二)招募及宣传: 

 

活动的招募方案主要是通过“社区义工大队伍”微信群里动员,报名的成员都是比较积极,怎样让成员更好达致助人自助的效果。 

 

(三)活动结构: 

 

成员结构:因为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导致参与本次活动的人较少。“社区义工大队伍”微信群共有29 人,但报名的只有7 位(其中有1 位是没有开通微信,是通过电话通知)。

 

活动时间:2015年6月17日下午1:30-5:00 (时间是成员通过沟通后自己决定的)。

 

地点:中心二楼美味天地,因美味天地的场地比较宽阔,餐具也是比较齐全。成员对场地的安排比较满意。 

 

(四)理论与实务的整合:

 

注意运用了优势视角理论和活动理论,通过使用优势视角发掘到几位成员(居民义工),有包粽子的才艺潜能,因此本人鼓励并开展本次活动。活动理论引导我在开展活动里,除了内化到外化,还可以通过成员参与统筹,由外化的经历转为内化的学习。

 

(五)活动的适切性:内容与效果 

 

1、通过微信名让成员互相认识,在调查问卷里,看到成员基本都写出至少5 位成员的称呼,体现到成员之间基本互相认识; 

 

2、给成员派发活动流程表和解说,成员都能够认真去倾听,没有出现交头接耳的情况,体现到成员都十分投入;

 

3、包粽子的过程里,先由会包粽子的成员分享经验,跟着让每位成员开始尝试学习。不太懂得成员会虚心主动请教,会包粽子的成员也会有耐心的教,观察到成员之间懂得尊重;

 

4、普及端午节知识有奖问答环节里,大家都积极举手发言,当有成员遇到不解的词语主动提出,成员们都会乐助解释,体现到成员之间比较友好; 

 

5、总结分享本次活动,成员都能够愿意分享,并期望本活动可以继续开展,体现到成员比较喜欢这种模式的活动。 

 

(六)个别组员的表现 

 

阿崔:是活动先到场的成员,她不但把分工物资带来,还额外带自家的压力煲过来,观察到她是一个做事认真和细心的人。

 

阿萍:她知道有几个成员是不会包粽子,她从朋友借来一个包粽子的摸,体现到她是一个善 于分享的人。

 

阿康:在分享结束后,她是主动收集大家购买物资的费用,并把费用统计平摊收取,观察到她是一个比较爽快、积极的人。 

 

(七)活动互动 

 

活动气氛:本次活动是以轻松、开放的形式开展,观察到成员都是在欢乐中完成每个环节,通过问卷反馈这7 位成员对活动气氛也是十分满意。 

 

活动凝聚力:本次活动从成员沟通包粽子与分工购买物资,到现场互动学习和分享交流心得,直到活动结束成员还在“6 月17 日齐来动手迎端午”群里分享欢乐和活动照片。每个环节都是成员用心参与,因此成员们的凝聚力都有所提升。 

 

(八)本人角色


观察者:先从学堂里发现居民比较喜欢学堂(兴趣班);引导者:根据居民的参与度加入,力所能 及的义工体验环节,促进居民义工对服务的认识;资源提供者:接着本人提供多样的义工服务岗位,给居民义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并有利于发掘专才居民;团队维护者:然后工作员从居民义工里发掘才艺,拓展义工福利的活动,从活动中本人会加入关于义工的相关信息,提高居民义工对义工的意识、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团队里的凝聚力、发挥居民义工之间的互助精神,等方式培育核心居民义工,最后本人以合作的形式,带领居民义工走进社区。本次“齐来动手迎端午”活动中在统筹物资准备过程里工作员扮演一个协助者、观察者,并在普及端午节历史知识扮演教育者,最后总结分享环节扮演引导者。

 

七、反思 

 

(一)发现参与学堂的居民基本固定,不利于发展居民义工,因此长期发展下去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本人认为下一步应该把学堂带进社区,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并有利于发掘更多的居民义工。 

 

(二)开展义工福利活动,不但要促进居民义工对团体的归属感,还要深入培育核心型的居民义工,可以把义工相关信息,通过每次活动分享和交流传递给每位成员,有利于成员正确认识义工。 

 

(三)在开展义工福利由一个环节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过渡语,导致前后出现了脱节的情况。在活动结束时的引导语也是不太理想,没有引导到成员们进行思考,因此平常多留意其他工作员的做法,再做好记录归总再多尝试。

 

八、总结

 

经过本次活动,让本人意识到要发展培育核心居民义工,在善用要学堂的优势,还要需要多发掘居民的潜能、多反思每次学堂的成效、多尝试开展适合居民义工的义工福利活动。义工发展的每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一是让居民对中心有归属感,二是为居民提供义工体验的平台,三是持续参与义工服务的居民义工里发掘义工队伍,四培养、融合、壮大居民义工队伍,五是在居民义工队里深入培育核心义工,通过社工与核心义工联动更好的为社区提供优质的服务。 

 

九、未来展望

 

经过一年半在社区部开展服务,让本人意识到居民义工的重要性,皆因寻找其它社区的义工,只可以解决短暂的义工不足的问题,但长远来说还是不行的,因此发掘居民义工才是最根本的出路。学堂只是发掘居民义工的其中一个渠道,通过长期培育把参与活动的居民蜕变成核心义工,因此义工福利除了维系义工队伍,还是培育居民义工的重要环节,核心义工对义工使命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正向心态。核心义工不但可以更好地与社工助理联 动起来,而且根据社区支持网络理论来说,社区存有核心义工队伍是百利而无一害。核心义工也可以成为居民义工队里其他义工的榜样,还会吸引到更多的热心居民关注或加入社区义工大队伍。


专家点评:


社会倡导是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会资源链接者。荔湾区西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传统“学堂”为载体,探索社工在社区培育居民核心义工的模式,为家庭综合服务的开展和社会工作的推广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案例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社工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让居民通过参与免费的兴趣类中心活动,目的是吸引居 民了解中心的服务,达到扩大居民自身社交圈子的效果。“学堂”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严谨,社工与义工联动,居民广泛参与;同时利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现代化手段,建立微信圈群,提高居民义工对义工的意识、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团队里的凝聚力、发挥居民义工之间的互助精神等方式,培育核心居民义工;核心义工成为居民义工队里其他义工的榜样,吸引更多的热心居民关注或加入社区义工队伍,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实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


需要指出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居民义工领袖的培养。


点评人:童远忠,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义工联理事。


者:郭笑颜 广州市社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社工时报